【双评价学习笔记】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—土地资源评价
emmmm,不好意思来晚了==
农业适宜性算是结束了,双评价的学习算是完成了三分之一。今天开始就是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了。依然是按照7月版本的指南。
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的总体流程和农业相同,先是各项单项评价,然后集成评价。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的单项评价,分为土地资源评价、水资源评价、气候评价、环境评价和灾害评价以及区位优势度评价。土地资源评价、水资源评价、气候评价与农业适宜性评价中的类似。但是环境评价和灾害评价的部分,数据需求较高,评价难度较大(我很可能写不下去)。区位优势度评价是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中比较特别的部分,我将会花比较多的篇幅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二篇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
1
单项评价
1.1 土地资源评价
土地资源评价与农业部分类似。主要就是利用DEM数据。保持和农业部分同样的精度,数读菌使用的是50M*50M的DEM数据(/(ㄒoㄒ)/~~这个痛苦的故事可以参考前一篇双评价系列文章)
坡度分级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都是坡度分级,但是在城镇部分,分级的标准与农业有所区别:
利用全域DEM 计算地形坡度,按≤3°、3~8°、8~15°、15~25°、>25°生成坡度分级图,将城镇建设土地资源划分为高、较高、中等、较低、低5 级。(农业部分是按≤2°、2~6°、6~15°、15~25°、>25°划分为高(平地)、较高(平坡地)、中等(缓坡地)、较低(缓陡坡地)、低(陡坡地)5 个等级)
坡度分级
高程修正
坡度分级的结果是土地资源评价的基础。对于高程≥5000m 的区域,土地资源等级直接取最低等;高程在3500~5000m 之间的,将坡度分级降1 级作为土地资源等级。由于研究区域最高高程也还在3500m之下,所以这一步省去。
地形起伏度修正
地形起伏度的计算依靠“焦点统计”工具。其中【邻域分析】这边,建议采用9X9,如果是30m精度的DEM,建议采用15X15。
利用“焦点统计”工具计算地形起伏度
对于地形起伏度>200m 的区域,将初步评价结果降2级,地形起伏度在100~200m 之间的,将初步评价结果降1 级作为城镇土地资源等级。
地形起伏度分级结果
地形起伏度修正的判别矩阵
利用“重分类”、“栅格计算器”,结合判别矩阵,计算地形起伏度对土地资源等级的修正:
地形起伏度分级修正后的城镇建设土地资源等级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嘛--今天就先到这里了~~~
往期回顾:
土地资源评价(分享土壤质地数据、地形高程数据和研究边界数据)戳下面:
水资源评价、气候评价(分享长时间年值、近几年日值气候数据)戳下面:
环境评价、灾害评价中的干旱部分(分享1950年以来的日值降水、平均气温、最高气温、最低气温数据)戳下面:
灾害评价中的雨涝、高温、大风灾害部分(2010年-2017年的全国风速风向数据)戳下面:
生态评价戳下面:
农业集成评价戳下面:
T_T对上面文章的推倒重来戳下面:
<END>
整理数据资料不易
喜欢这篇文章的话
记得帮我们分享点赞
特别特别喜欢的话
也可以赞赏啦
如需转载文章、投稿或者合作
请直接在公众号后台联系
真的特别欢迎投稿啊!!!!
使用关键词搜索历史文章请点击【阅读原文】